人生倒计时
-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
- 这周已经过去天
- 本月已经过去天
-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有关高中生物的趣味小知识
- 2、恐龙简介
- 3、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
有关高中生物的趣味小知识
1、蜂鸟的巢比汤匙还小,有些老鹰的巢比汽车还大。 鸟类用绒毛、小树枝、唾液或蜘蛛的网作为筑巢的原料。鸟巢的形状,有的像碗,有的像球;有些像摇篮一样悬吊着,有些则像木筏一样地漂浮在水面上百非洲有一种织布鸟,它的巢筑的很复杂。 有的鸟还会在巢上涂颜色,来吸引雌鸟的注意。
2、高中生物相关知识点如下:染色体组型:定义: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、大小和形态特征。观察最佳时期:有丝分裂的中期。性别决定:定义: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。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:性染色体:决定性别的染色体。常染色体: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。
3、生物体都有生长、发育和生殖的现象。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,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,又能不断地进化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,也能影响环境。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,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,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,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。
4、长日照植物:如小麦、萝卜等,需要较长的日照时长才能开花。短日照植物:如水稻、大豆等,在较短的日照时长下才能开花。日中性植物:如月季、四季豆等,对日照长度不敏感,开花不受日照时长的影响。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:通过调整日照时长来控制植物的花期,解决亲本花期不协调的问题。
恐龙简介
1、恐龙,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(三叠纪,侏罗纪和白垩纪)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,矫健的四肢、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。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(或海岸平原)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。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。早在发现恐龙之前,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。
2、恐龙(英文名:Dinosaur),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(三叠纪,侏罗纪和白垩纪)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,矫健的四肢、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。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(或海岸平原)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。
3、最大肉食性恐龙:棘龙,身长可达16至19米,体重估计在16至25吨之间。 最大植食性恐龙、体形最大的恐龙:易碎双腔龙,据估计身长可达58至62米,体重约150至180吨。 最小的恐龙:小驰龙,全长大约39厘米,体重约为162克。 最小型草食性恐龙:微角龙与扮誉皖南龙,身长约60厘米。
4、霸王龙,又名雷克斯龙,生存于约6850万至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。这种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地区,是白垩纪-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之一。霸王龙属于暴龙科,是这一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。
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
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史前爬行动物。它们生活在距今约4亿年至约6,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时期。恐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,意为“可怕的蜥蜴”。由于恐龙已经灭绝了,因此我们要了解有关恐龙的资料,需要通过化石、遗骸、痕迹化石、古生物学、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来获取。首先,化石是研究恐龙的重要资料。
恐龙的资料大全:基本信息 定义:恐龙是指三角龙、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。 分类: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。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,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。历史背景 灭绝原因:一种广为流传的理论是陨石碰撞说。
如鳄类,其四肢向外伸展)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。恐龙的共有衍征包含:后额骨缺失。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,附着胸锁三角肌,长度约是肱骨的1/3到1/2。肠骨后部有个突出区块,髋臼穿孔。胫骨末端边缘宽广,有个往后的凸缘。距骨有个明显上突与胫骨契合。